有個海員,因工作需要,他經常晚歸。年邁的父親常等他至深夜,每天都會問:“餓不餓,要不要來碗面?”其實父親是想和兒子聊聊天,但海員并不懂得珍惜,總生硬地拒絕。一天,他接到父親病故的噩耗,可他卻要15天后才能返航,他內心十分愧疚、后悔,因為他從沒和父親好好聊過天,也不曾抽時間多陪陪父親。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在,這是人生最大的哀痛。幸運的是,他還有母親,有過一次后悔的反思,他放棄了航海員這份高薪的工作,回到了母親身邊。他終于明白,一定不能把對父親的遺憾再留給母親了,他要好好地侍奉母親。
俗話說,幸福使人長久單純,不幸卻使人迅速成長。失敗之后的后悔雖然讓人不愉快,但恰恰是這種情緒,才使人明白如何才能讓后悔的事不再發(fā)生。
掀起“林旋風”的林書豪,也曾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,甚至險些與NBA擦肩而過。每次比賽后,他總是后悔自己沒能發(fā)揮出最佳水平,但他卻能在后悔中總結經驗。終于,在一次主力受傷,自己臨時替補上場時,他抓住了這個寶貴機會,超常發(fā)揮了自己的水平,最終一戰(zhàn)成名。
因此,后悔不是全無作用的,它就像一帖中藥,雖苦澀,雖不能立即見效,但它溫婉、浸潤,最終能把病醫(yī)好。后悔這貼良方,能讓人們在不斷地反省中進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