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戈壁灘上的一種名叫依米的小花,竟然花費了五年時間穿插根條,只為在第六年的春天綻放兩天。
有人會說,這是多么可悲的花啊,才開了兩天便結束了生命,然而,依米真的可悲么,真的只開了兩天嗎?我認為,依米是一個壯麗的生命,它在孕育花蕾的過程中久久的綻放!
認為依米可悲的人,他們關注的只是結果而忘卻了在成長過程中,生命譜寫的瑤章。
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過程中綻放的美好。
一提及王羲之,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創作的《蘭亭序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正因為《蘭亭序》顯要的榮譽,掩蓋了王羲之在成為“書圣”的過程中,曾經擁有過的許多膾炙人口的美談所以,人們對王羲之的認識不夠深刻,缺少了窺探一位賢人的機會。
我小時候曾聽過王羲之小時專注練字,誤用墨蘸糕巴吃的故事后來卻因《蘭亭序》的光芒,彌蓋了我兒時的記憶現在想來“書圣”之名也不是全因一紙飛騰的行書而成就的,其當然不能缺少由始至終的勤學苦練,王羲之的勤勉從幼時便可見一斑。
成語“入木三分”同樣是出自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在木頭上寫好字后交給刻字的人,那人發現墨跡已滲入木頭三分之深傳說有個人愛好收藏名家名作,可惜無法得到王羲之的作品,而一口氣不順被氣死了那人的妻子給丈夫蓋棺后在道上大罵王羲之,正恰被王羲之聽見,便好心地在棺蓋上寫“壽”字王羲之在說明自己身份后,忽見那人掀蓋而坐,高呼終得王一字。
這些故事都發生在王羲之寫成《蘭亭序》前,如果沒有他在成名前的勤學苦練和深厚的人品修養,王羲之又如何能被人千古傳頌呢?盛名在過程中綻放。
在郎平執教美國女排前,美國女排甚至擠不進世界二流球隊,而如今的美國女排在世界杯上連挫五支勁旅,凱旋而歸這當中除了郎平在在技術上的指導外,很重要的是郎平對隊員在思想上的啟發由于情緒上的大起大落,美國隊很難發揮真實水平郎平只開導球員要享受與別人比賽的過程,享受排球的樂趣,不要顧忌結果于是一支一路高歌,快樂比賽的美國隊誕生了,美國隊讓世界的人在過程中看到他們的綻放。
到達終點固然重要,但要記得在停止時間回頭欣賞那些用你得汗水澆灌而成得花兒,在道旁微笑綻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