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水往低處流”并不是水自甘墮落,毫無尊嚴。低處雖污濁,卻更能深知萬物之苦;低處雖卑微,卻更能體會自然之理;低處雖曲折,卻更能領悟奉獻之德。如此行善,怎可不謂之“上善”。
水乃世間至柔之物,無形無影,能于縫隙中百轉千回,但天下也少有出其右者。因為弱可勝強,柔能克剛,故有“滴水石穿”之情景。“上善”莫過于此,為善者行善,看似力量單薄,難成大事,實際上,“行善”的目的未必要“成善”,它最大的神奇在于巨大的感染力。倘若萬物萬象皆善,上善可成。
然而,縱然是水也難免會有翻騰千里,咆哮不止之時,甚至能夠席卷大地,吞沒一切。由此看來,一味的行善并不就是上善。善是有原則的,好心辦壞事也不是理由。如果對人性泯滅者行善,無異于為害世人;如果對窮兇極惡者行善,更等同于縱容黑暗。如此善行,不如不為。
并且,水可因時而變,在相應的時間做出最合適的選擇。當一切如常時,則為水;當炎熱炙烤時,可為氣;當酷寒侵襲時,能為冰。做善事也需把握時機,何時可為善,何時為何善,皆在變化之中。
上善若水,又豈止如此;人生智慧,又豈能言盡。故語止于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