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
舍得是承擔(dān),舍得是忍耐,舍得是痛苦,舍得是喜悅。《左傳》中有句話:“君以此始,必以此終。”你選擇了一個人,一個事物的某一點(diǎn),就要承擔(dān)你的選擇所帶來的連鎖反應(yīng),選擇了一個人的勇猛,就要容忍他的暴戾;選擇了一個人的智慧,就要容忍他的奸詐。選擇了,舍得了,無非是真正地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你是不是真正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舍得,是一種精神;舍得,是一種領(lǐng)悟;舍得,更是一種智慧,一種人生境界。
鳴蟬勇敢地甩掉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外殼,因而獲得了在樹上高唱的自由;壁虎在危險(xiǎn)的時候,果斷地拋棄了自己的尾巴,因而保全了弱小的生命……人生其實(shí)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,既然有了選擇,就必然有“得”有“舍”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講,人生既是“舍得”的過程,也是“舍得”的結(jié)果。
舍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(xué),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(shù)。作為凡夫俗子,我們有著太多的欲望,包括對金錢,名利和情感的。這無可厚非,因?yàn)橛緛砭褪侨说谋拘裕彩峭苿由鐣M(jìn)步的一種動力。但是,欲望又是一頭難以駕馭的猛獸,它常常使我們對人生的舍與得難以把握,不是不及,便是過之,于是便產(chǎn)生了太多的悲劇。因此,我們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(jī)理與尺度,便等于把握了成功人生的鑰匙。
諸葛亮自出茅廬,匡扶漢室,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,舍棄了私益,獲得了百世芳名;韓信早年不過一介混混,落魄街頭,他放下尊嚴(yán),忍受胯下之辱,以后青年得志,率領(lǐng)三軍,百戰(zhàn)不殆,終究助劉邦成就帝業(yè),自己也被封為王候……舍與得之間,蘊(yùn)藏著不同的機(jī)會,真正有智慧的人,必然善于取“舍”,而有時不“舍”便會“失”,即使有得也是得不償失。
舍棄,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,因?yàn)榉艞壱馕吨辉贀碛校窍霌碛幸磺谢蛘卟粫艞墸罱K將一無所有。請記住,舍,是為了更好地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