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錯位例析
施受錯位 語句中表述動作或行為時,要分清誰是施事者誰是受事者,不可錯位,一錯位就把要表達的意思弄顛倒了,我們看下面的例子。 畢聲明是個退伍軍人,回到家鄉被分配到湖北一家茶場工作,與在此做工的王潤生結為夫妻。茶場效益不好,兩個人都發不下工資。 句中“發不下工資”的應是“效益不好”的“茶場”,而非畢聲明和王潤生“兩個人”,故“兩個人”不是“發”(工資)的施事者而是“發”(工資)的受事者。此句應改為“……茶場效益不好,兩個人都領不到工資”或“……茶場效益不好,發不下工資,兩個人生活困難。” 定狀錯位 我們的語言中有“長長地吁了一口氣”“圓圓地圍了一個圈”之類的說法。可是下邊的句子屬于定語錯放在狀語位置上,或狀語錯放在定語位置上。 例如: 1.絢麗的朝陽,燦爛地放射出萬道光芒。 2.過去的苦難歲月,在她幼小的心靈中,留下了這深深的永遠的烙印。 例句1中的“燦爛”是定語,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了,應改為“放射出萬道燦爛的光芒”。例句2中的“永遠”是狀語,錯放在定語的位置上了,應改為“永遠地留下了這深深的烙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