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一法師臨終前對弟子的叮嚀,表現出一個得道高僧對生命的敬畏,“掃地不傷螻蟻命,愛惜飛蛾紗罩燈”;日本施工單位對樹木的呵護,表現出一個自律的民族對花草樹木的珍惜,對環境保護的執著,“綠化的是家園,文明的是人心”;巴塞羅那建筑師高迪對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精益求精的追求,表現出一個藝術大師對藝術的執著,以及一個宗教信徒對宗教的虔敬,“心中有信仰,行動有力量”。凡此種種,告誡我們:心存敬畏,方能行有所止。
朱熹說:“君子之心,常懷敬畏。”敬畏,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,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,胸中就有了方向、行為準則和規范,就能自覺約束自己,不做出格越軌之事。
幾天前,我在觸目驚心的狀態下觀看了《生門》,片中每一個小孩子的平安降生都是一次“闖鬼門”關式的考驗:媽媽們克服病痛,冒著生命危險堅持;醫護人員竭盡全力,與死神過招;甚至出生只有兩三斤的孱弱嬰兒,都有著驚人的向生的頑強意志……每個故事都折射出社會萬象與人情冷暖,展現出人們對生命的敬畏。
中小學寫作指導、寫作素材、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