纖纖細指,輕轉葵扇,一顰一笑,一舉手一投足,婉約如夢。在春晚的舞臺上,一群身穿素色旗袍的女子,在小板凳上乘涼、生火、繡花,所有的舞姿都和葵扇結合。在欣賞她們的曼妙舞姿時,我不禁回想起那段與葵扇相伴的童年時光……
坐在鄉間房屋的門坎上,手握葵扇,聽著一聲聲輕柔的貓叫,望著小路,等待奶奶從葵林歸來。每天早上,當整個村莊還沐浴在晨曦與寧靜中,奶奶早已到了葵林里,用長長的刀,從葵樹上割下一片片翠綠的葵葉。再用竹子撐開葵葉,在夏日的烘烤下,慢慢地等待著葵葉染上落日的金黃。
葵葉曬干后,便要送到作坊里。奶奶會用作坊的硫磺把葵葉熏白,再拿回家修剪。沿著葵葉的邊緣慢慢裁剪,不一會兒,一個“桃心”便出現了。之后奶奶會用麻線進行縫合,這樣,一把葵扇就完成了。我們還可以用火在扇面上繪畫,簡單的葵葉便一躍成了珍貴的藝術品。
奶奶一邊制作著葵扇,一邊跟我訴說著往事。在她小時候,大家日子都過得很苦,為了幫補家計,婦女們便開始做起了葵扇的手工活,曾祖母也不例外。那時,奶奶總會在一旁幫忙曬葵葉、剪葵扇,靠著葵扇,一家人總算是熬了過去,慢慢地過上了好日子。
葵扇是新會人生活里的“煙火氣”,它不僅幫助了新會人度過那段艱難的日子,還見證了新會由落后慢慢走向繁榮。它蘊含了新會百年來的文化,承載著新會人的勤勞與樸實。
